搜索 登陆 注册
科技经济网首页 >文化 >正文

《常熟赋》里赋常熟

2022

/ 06/13
来源:

九派悦读

责编:百合

手机查看

 

在常熟城市展示馆的序厅,有一篇由常熟籍知名作家金曾豪先生所作、常熟知名的小楷能手葛丽萍女士所书写的《常熟赋》。整篇赋共一千五百多字,分为四大篇章:常熟之美,美在山水;常熟之厚,厚之于史;常熟之胜,胜诸人文;今日常熟,英姿飒爽。字里行间浓缩了常熟上下5000年的人文历史,展现了常熟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更描绘了百万常熟人民在新时代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

常熟赋

常熟之美,美在山水

常熟古城位于虞山东麓缓坡,地势高爽,尚湖、琴川河等水系发达,自虞山发源的七条溪流依次汇入琴川河,形似古琴的七弦。由此常熟古城形成了“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独步江南的城市形态,城市与山水共美,自然与人文交融,在中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树一帜,至今仍保持明清时的格局,山、水、城、园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

常熟之厚,厚之于史

常熟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新石器时期的钱底巷遗址、良渚时期的罗墩遗址,见证了先民的智慧;仲雍泰伯,让国南来,开启吴文化之先河;“孔门十哲之一”言偃,归而弦歌礼乐,道启东南;芦荡烽火,军民情深,艰苦卓绝的抗日年代,革命先烈们播下红色火种,薪火相传。

常熟之胜,胜诸人文

常熟历来崇文重教,虞山文脉,源远流长。自唐至清,常熟共出了8位状元,9位宰相,486位进士。从“两朝帝师”翁同龢到如今26位院士,人才辈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流派——虞山派。虞山琴派,代表人物严天池,开创“清微澹远”的琴曲风格;虞山画派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他的《富春山居图》可谓蜚声古今中外,又充满着传奇色彩;虞山诗派的领袖钱谦益先生被誉为“东南文宗”;虞山印派,丰富繁荣了篆刻艺术。常熟还有着“海虞藏书甲天下”的美誉,涌现出一批藏书家和藏书楼:脉望馆收藏古籍4900多种、2万余册;毛晋建汲古阁、目耕楼,收藏刻书,世人称“毛氏之书走天下”;铁琴铜剑楼,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

今日常熟,英姿飒爽

“开发引以跨越,高新歌以辉煌”。“碧溪之路”,开启“农转工”之先河,成为发展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三区一园,走上“内转外”之新路;“服装之城”从马路市场到中国第一大服装城;“千村美居“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常熟将开启新征程,聚焦美丽常熟建设主轴主线,加快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

责编:百合

责编:百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页面下面联系我们留言说明,内容由作者注册发布,中国科技经济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资讯排行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 110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 首都互联网协会

官方联盟媒体: 官网微博 - 今日头条 - 网易新闻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新浪财经 - 搜狐媒体 -百度新闻 - 360新闻 -- 澎湃新闻 - 大鱼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人员查询 - 本网公告 - 线索发布 - 线索发布 - 直播现场

 

(c)2008-2022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Net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京ICP备12018353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