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陆 注册
科技经济网首页 >体育 >正文

国庆乡村游从“采摘赏景”到“多元体验”

2025

/ 10/14
来源:

责编:

手机查看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江苏多地乡村通过打造沉浸式田园体验项目、盘活古村落文化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等创新举措,跳出“采摘赏景”的传统框架,纷纷打出“特色牌”、探索“新玩法”,不仅让乡村颜值更高、内涵更足,成为兼具诗意栖居与创业活力的新空间,更让游客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

模式革新:

从“各自发力”到“联合运营”

“在国庆期间,我镇构建的‘全域联动、资源整合’实践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扬州方巷镇党委书记王银鑫告诉记者。

这个假期,在方巷镇利民村,周边8个村整村入驻、包干服务,“蛋蛋王国”寻彩蛋、“吃鸡猎场”抓活鸡、“捕鱼达人”捞小鱼等互动项目,让亲子家庭在追逐嬉闹中沉浸式解锁农耕野趣;在方巷镇沿湖村新增的“时光供销社”内,铁皮青蛙玩具、俄罗斯方块游戏机、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杯等老物件整齐陈列,20世纪的生活场景扑面而来。

王银鑫介绍,方巷镇以利民村“北湖拾秋”和沿湖村“怀旧文旅”为核心主题,精心策划了系列农文旅融合活动。节日期间,两村累计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整体旅游消费收入突破300万元。其中,“时光供销社”怀旧主题空间成为“顶流打卡点”,不仅以场景再现引发了游客的情感共鸣,更创新性地成为周边村的“共富驿站”,通过统一采购、包装、销售和电商直播,将赤松茸、桑葚冻干、兴湾大米等方巷特产标准化、品牌化,实现全镇范围内特色农产品的集中销售,助力推进村村抱团、共富发展。

盐城市阜宁县益林镇则以独具特色的“三色文旅”活动,点燃了假期氛围:马家荡旅游景区内,乘一艘快艇在马良湖上逐浪,两边是茂密芦苇,几只白鹭从水面掠过,仿佛进入一幅水墨长卷;在穆沟古村,一场盛大的“晒秋”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金黄的玉米棒、火红的辣椒和颗粒饱满的五谷杂粮争相斗艳,蟹市河上鸬鹚捕鱼、河畔浣纱等场景轮番演绎;海陵古街上,华中银行、德华医院、镇总支、东海卷烟厂等一批红色遗存遗址全面修复,吸引游人如织。据了解,今年国庆假期期间,益林镇三景共接待游客31.2万人次,带动镇区及周边宾馆、餐饮等消费450多万元。

“益林镇深度整合马家荡绿色生态、穆沟古村‘古’色民俗、海陵古街红色记忆三大特色板块,以马家荡大青蟹为年度推介重点,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盛宴。”益林镇宣传办主任张洪文认为,“三色文旅”活动不但为文旅市场带来全新活力,而且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为笔、以民俗为魂、以故事为串的文旅新路径,为文旅产业赋能民生工程勾勒出一幅新图景。

体验升级:

从“自然观光”到“艺术沉浸”

“真没想到,村里的艺术活动居然这么丰富多彩,从大人到小孩都能找到喜欢的,来得也太值了!”南京秦淮区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假期,她和家人在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华光社区的响堂自然村逗留了三天。

由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拥有奇思妙想的主理人入驻,响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流。浦口文旅集团响堂公司总经理刘青称,村子的最大特点是用艺术点亮乡村,进而用艺术赋能乡村。这个假期,在疗愈戏剧工作坊,游客可以走上舞台,通过戏剧表达自我,建立社交连接,释放所有的压力;在“百戏传奇”主题魔幻秀里,传承了千年的百戏,在现代舞台上绽放出别样的魅力;在《熊熊历险记》儿童剧现场,孩子们跟着熊熊开启一场奇妙的森林冒险;平凡人音乐会再次“唱响山谷”,露天电影也用一方幕布、几排座椅,带游客回到纯真童年。华光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晓玲介绍,国庆期间,近3万人来到响堂,感受乡野的呼吸和大地的脉搏,也感受着乡村的热烈与浪漫。

有着“金陵古风第一村”美誉的南京江宁区佘村,在这个假期以“市集+演出”模式让文旅活力再升级。在村内生态法治广场,“宁萌好市”与“爪爪牧场”正式开业,为游客打造出集潮玩市集逛购、萌宠亲密互动于一体的乡村游玩新场景。与此同时,“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也携多元精彩演出登台。

佘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朱蓉介绍,此次演出内容兼顾了不同群体的喜好:动人的歌曲演唱传递时代心声,传统韵味十足的古筝演奏展现千年文脉,充满奇趣的科普互动让游客在玩乐中探索科学奥秘,专为亲子家庭打造的小丑表演更是点燃欢乐氛围。国庆期间,佘村每日接待游客约1.5万人,实现了人气与口碑双丰收。

这个假期,“乐购金秋 艺起嗨游”2025涟水县第六届金秋文化艺术月热力绽放,百场演出在全县“多点开花”。“‘文化+商业+旅游’创新模式,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涟水县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左达超举例,位于淮安涟水县高沟镇的今世缘旅游景区,假期里三大演出与一场温情村晚,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盛宴:《九州国缘》打造穿越历史的视听史诗,《化蝶今世缘》赋予传统故事新的生命力,《“双节”欢趣汇》集歌舞、小品于一体,“酒邀明月·缘聚村晚”让游客感受最真诚的人间烟火。

瓜洲村百亩葵园成热门打卡点。

业态创新:

从“单一主题”到“多元融合”

金秋时节,走进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瓜洲村,百亩葵园里花浪翻滚,金色花盘迎风摇曳。“国庆期间,我们‘烤乐营’每天都坐满了客人,日营业额稳定在2万元以上。”瓜洲村乡村主理人朱媛难掩喜悦。

“过去村里以种植观赏向日葵为主,产业形态单一、附加值低。我们意识到,乡村振兴要从特色产业上谋突破。”瓜洲村党总支书记马筱涵告诉记者。瓜洲村创新引进“夏日微风、新疆油葵、秋之韵、好运多”等多个向日葵品种,打造20余亩风格多变的葵花花海景观。游客可参与亲手采摘向日葵、炒制葵花籽、绘制向日葵风景画、DIY专属伴手礼等农文旅活动,更可通过“云认养”模式,远程参与播种、除草,体验丰收的喜悦。同时,瓜洲村开发出葵花籽、葵花油等农副产品,创新设计漆扇、冰箱贴、帆布包等十余种“葵花”主题文创产品,持续丰富消费选择,提升产业附加值。据统计,假期8天时间,葵园日均接待量达5000余人次,昔日普通乡村逐渐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这个假期,南京溧水石山下古村落成为研学热门景点。“活动通过多业态的有机整合,打破单一体验模式,将自然生态、传统文化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古村落发展。”石山下运营负责人武俊说。在无想山板栗林,学生既能体验打板栗、剥板栗的农事乐趣,又能掌握干果分类、干果经济等知识;在中国供销社博物馆,可感受乡村历史变迁和供销社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古法麦芽糖工坊,可了解这项濒临消失的非遗技艺,体验制作流程;最后,在“金陵桂花王”下,悬挂亲手雕刻的祈福牌。据了解,国庆期间,在石山下共计举办17场“乡村守护人板栗季”研学活动,学员覆盖扬州、宿迁、淮安等周边城市,招募近500组家庭参与,带动村民增收约15万元。

在溧水石山下古法麦芽糖工坊,孩子们了解非遗技艺。

南京浦口区水墨大埝也凭借多元业态融合让乡村游焕发别样活力。负责人张重美介绍,景区打造了“全能户外生活季”,以“无需远行,咫尺自然”为核心,融合“景区+活动”模式,设动物互动、竞技挑战、自然疗愈、文创市集等多体验区,兼顾创意与体验,打造近郊高品质户外度假新范式,为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拥抱自然、释放压力、体验多元化户外生活的绝佳机会。

“打造更高质量的乡村游,跳出‘农家乐+采摘’的浅层模式,关键在于以独特文化底蕴、差异化战略方法破局,构建‘文化有根脉、产业有活力、治理有温度、体验有深度’的综合发展生态。”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严华认为,一方面以文化基因激活内生动力,村落应系统梳理非遗技艺、历史传说、传统建筑等资源,用新潮时尚的形式,让乡土文化从“静态陈列”变为“动态体验”,既留住乡愁又形成吸引力;另一方面推动产业融合拓展价值空间,乡村依托自身特色延伸出研学、认养等新业态,并以数字技术赋能服务升级,从而让乡村游接入更广阔的市场,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赢。(记者 杨民仆 颜颖)

责编:

责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页面下面联系我们留言说明,内容由作者注册发布,中国科技经济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推荐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 110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 首都互联网协会

官方联盟媒体: 官网微博 - 今日头条 - 网易新闻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新浪财经 - 搜狐媒体 -百度新闻 - 360新闻 -- 澎湃新闻 - 大鱼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人员查询 - 本网公告 - 线索发布 - 线索发布 - 直播现场

 

(c)2008-2022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Net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京ICP备12018353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