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虽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最早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大论断至今不过10年,提出伟大斗争两大组成部分之一的“自我革命”为时更短,但是,提出并开启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则由来已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概括提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第五条就是“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第十条就是“坚持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以下简称《历史经验》)中指出:“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自我革命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因此,有必要梳理党自我革命的演进历史,把握其演进逻辑。
一、党的自我革命经历了百年历史
首先,进行自我革命是在中国建设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象征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因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工人人数较少力量不足,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体。而要把一个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斗争。正如《历史决议》所指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
其次,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是百年党史的一个重要规律。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上述主要历史背景和主要政治土壤,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建党先驱们就必须确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使命型政党。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诞生之日起就领导劳工运动,又使得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勇于自我革命以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的创新型政党。因此,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开启伟大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这是百年党史两大革命相互激荡、共同前进的一个显著而重要的规律。
最后,回首党的百年历程,党的自我革命也已经历了百年之久。1921年党的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但党的一大纲领虽“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但并未提出自我革命。二大不仅制定了第一部《党章》,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民主联合战线方针,不仅标志着建党伟业的完成,而且成为党的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的伟大开端。八七会议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是党在幼年时期的一次具有自我革命意义的会议。此后,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革命也经历了百年之久。
二、党自我革命百年演进的内在逻辑
《历史决议》高屋建瓴,在总结“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概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百年奋斗积累的第十个“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历史决议》基础上,按照党史分期,《历史经验》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高度重视管党治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作了重点强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史决议》沿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中共党史基本著作关于民主革命时期的四阶段说,但将第一阶段名称从“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改为“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把党的创建史纳入百年党史,不仅使得百年党史过程完整,而且突出了建党过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和建党之初“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的伟大斗争。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历史决议》指出,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关于这个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强调,早在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党就提出要坚持“两个务必”,高度警惕并着力防范党员干部腐化变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增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党开展整风整党,加强党内教育,整顿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员条件,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贪污浪费。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历史决议》指出,这个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一手成功开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强调,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健全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着力解决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问题,着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历史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强调,进入新时代党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此外,从横向看,党的自我革命百年史也可以划分为五个维度。202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理想信念、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和党的自身建设作为这五个维度。把握好这贯穿百年的五个维度,也就从横向上把握了党自我革命百年历史的演进逻辑。
三、把握党自我革命百年历史的演进逻辑
首先,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党的自我革命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本质属性的重要保障。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就是自我革命。百年党史是一部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历史决议》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
其次,深刻认识进行自我革命是百年党史的一条主线。按照中共党史基本著作,百年党史的历史线索有多条,但归根结底是两条主线,一条是党领导社会革命的历史,一条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强调:“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原因就在于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的自我革命与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相伴而生。
最后,切实把握自我革命主题与社会革命任务间的相互联系。一方面,自我革命的主题由社会革命的任务决定,有什么样的社会革命任务就要求有什么样的自我革命主题。百年党史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要完成社会革命各阶段的任务,就必须要锻造强大的政党,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新时代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自我革命作为党的重大战略确定下来,并“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
总之,对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尤其对《历史决议》和《历史经验》等重要文献的学习,我们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史经验》中提出的要求,“要原原本本学习全会决议,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懂弄通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以求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责编:翠果
责编:翠果
- 下一篇: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专家解读新修订的体育法
- 上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