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陆 注册
科技经济网首页 >收藏 >正文

一砖一瓦皆乡愁,这位窑工后人收藏古砖瓦300余种

2022

/ 07/13
来源:

百度

责编:翠果

手机查看

 

一块块雕龙刻凤、形态各异的砖瓦,纵横有序摆放在屋顶上,这里不是砖瓦收藏馆,而是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湖西社区一居民的家。一位身材清瘦的老汉,正仔细清理着砖瓦。



他,就是这些砖瓦的主人张荣。



今年65岁的张荣,世代居住在溱潼镇湖西社区,4年前迷上收藏砖瓦。当时他刚退休,正赶上湖西社区征收搬迁,目睹许多古砖旧瓦四处散落,无人问津,张荣生发感慨:“砖瓦就是家的见证物啊,抬头见砖瓦,低头思故乡。”



1958年12月,张荣生于溱潼镇湖西庄,祖辈父辈都以做坯砖为生,少年时他曾在窑场堆砖帮工,熟知当地窑文化。据《东台县志》记载,溱潼砖瓦始于唐代,湖西庄制砖做瓦尤为出名。历经宋、元、明,至清乾隆年间,砖瓦生产进入盛期,到民国末年,不足0.3平方公里的湖西庄建砖窑108座,到1960年建起苏北地区第一座28门大轮窑,获得“窑都”美誉。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建筑新材料不断更新,窑工号子成为一声声远去的吆喝。2009年,以湖西庄砖瓦制作为代表的“溱潼砖瓦制作技艺”入选江苏省第二批非遗名录。



2018年7月,溱潼镇湖西庄搬迁拆房,张荣开始收藏砖瓦,适逢酷夏,每天在工地寻砖觅瓦,全身沾灰土,衣衫滴汗水,当年就考证收藏了清末以来100多种古砖瓦。2020年8月,刚做完肾结石激光手术的张荣,听说湖西庄古秋庵恢复重建,他每天到现场寻找古砖瓦,发现有两块卡砖顶头纹饰,经专家考证系唐代盛行的卷云纹,这与古庵建于唐代一说相互印证。



张荣说,收藏的猫头滴水瓦中,有些印制了生产者名号,其中印有“周源兴”“田林记”“田义和”等字样的瓦当,据相关部门考证,这两姓家族自清末起就在湖西庄制砖造瓦,其后人也继承了砖瓦事业。至目前,张荣收藏了各种规格古砖瓦、生产砖瓦模具和相关泥品模具,品种有300多种。其中瓦当约占总数三分之二,分为文字、植物、动物、宗教四类;砖块也分为画像、文字、异型、功能四类;模具分泥模、木模两类,逐渐形成了窑品砖瓦系列。



一砖一瓦皆乡愁。为了让藏品“活”起来,张荣和本地两位好友合著的《湖西庄风情录》去年底出版了,书中大篇幅记述了砖瓦生产史。他表示,将继续学习钻研,用新思维新方式传承溱潼砖窑文化,准备再花几年时间编撰一册《溱湖砖瓦艺术集》,留住乡愁留住记忆。


责编:翠果

责编:翠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页面下面联系我们留言说明,内容由作者注册发布,中国科技经济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资讯排行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 110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 首都互联网协会

官方联盟媒体: 官网微博 - 今日头条 - 网易新闻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新浪财经 - 搜狐媒体 -百度新闻 - 360新闻 -- 澎湃新闻 - 大鱼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人员查询 - 本网公告 - 线索发布 - 线索发布 - 直播现场

 

(c)2008-2022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Net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京ICP备12018353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