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陆 注册
科技经济网首页 >国际 >正文

韩媒:年轻一代是“最危险的负债群体”

2022

/ 08/13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责编:茉莉

手机查看

 

  6月19日,韩国首尔,民众路过虚拟货币价格显示屏。当天的暴跌导致许多人血本无归。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综合编译 赵婷婷

  “家人发现了我的债务后,我感到十分羞耻,一度想自杀。”20岁出头的韩国人顾永奎(音)告诉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他背负了近8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的信用卡债务。最近一年,他不断收到催收信息,不知该如何摆脱困境。

  韩国年轻一代被认为是这个国家“最危险的负债群体”。据韩国《韩民族日报》报道,截至去年年末,韩国银行的家庭贷款数额首次达到106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49万亿元)。其中,39岁以下贷款者的比例达32%,他们的贷款比例高,滞纳率也高,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年轻人债务激增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刺激经济,韩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放宽了贷款限制。年轻人获得前所未有的信贷额度的同时,也背上了高额债务。

  “起初我只想用这笔钱充实生活,却渐渐沉迷于金钱带来的快乐。”顾永奎称,他的4张信用卡让他每月有相当于月薪60倍的可消费金额,他开始去济州岛旅行、购买鞋子和摄影装备……

  “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高额债务让顾永奎陷入绝望,甚至三次试图自杀。

  “无法还清债务反映出年轻人生活的艰辛。”韩国正义党议员张慧英(音)对《韩民族日报》说,2021年,年轻人拖欠债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费用占比不断增加。“失业率高、收入低,他们因此苦苦挣扎。”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前,韩国年轻人的失业率就已经达到了韩国平均失业率的3倍。2020年11月,近40%的应届毕业生放弃了找工作的机会。

  “我几乎存不下钱。”韩国年轻人全道贤(音)一直找不到全职工作,只好做两份兼职。他的月薪为12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400元),他需要支付大学贷款、给姐姐补贴生活费,分期偿还母亲投资股票欠下的债。

  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报道,韩国首尔市的公寓平均售价约为100万美元,是5年前的两倍。房价上涨,房租也在攀升,年轻人因此入不敷出。看到房价快速上升,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也难以冷静。人们不顾一切地贷款买房,似乎尽快拥有一套房就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难题。

  最近,“房租要涨到原来的两倍”的消息让尹京子(音)和丈夫犯了难。4年来,他们在首尔经营一家小餐厅。为了翻新店面,这对夫妇刚从银行贷款3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9万元),无力承受房租上涨。

  “这个店是我们的一切,我们还要赚钱抚养孩子。”尹京子哭着说。她的丈夫在冲动之下打了房东,被判处两年监禁。诉讼费、律师费、不断累计的装修债务和利息,让这对夫妇的生活难以为继。

  他们感到“被困住了”

  《韩民族日报》称,韩国有家庭贷款的20岁至30岁群体中,弱势借款人(通常指债务高、收入低、信用评估差的人群)的比例约为6.6%;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群体的占比约为5.8%。

  “经济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韩国年轻人觉得自己被困住了,他们看不到进步空间。”韩国影视剧评论家金正荣(音)告诉美国国公共电台(NPR),在韩国,底层群体很难拥有上升通道。

  抱着“搏一搏”的想法,许多年轻人到股票和数字货币市场里赚快钱,甚至有人为此举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办公室职员告诉韩国《中央日报》,去年夏天,他看到股票市场大涨,便瞒着妻子向银行贷款投资。在这次冒险中他失去了一切,现在只身一人住在汽车旅馆里。“我周围的人都告诉我,他们赚了一大笔钱,但不到一年,加密货币就出现暴跌,全完了。”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金融知识储备和投资经验,很容易被卷入投资热潮。”韩国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在邦(音)告诉《中央日报》,因为没有多少本金,许多年轻投资者想利用杠杆获取高利润,最后输了个精光。

  减免债务要以公平为前提

  为了降低债务风险,韩国政府近日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据《中央日报》报道,8月初,韩国政府宣布为34岁以下的低收入、低信用分数的投资者减免50%的利息,并为他们提供分期偿还等优惠措施。在这项新政策公布前,首尔于7月1日出台了类似的政策,为申请破产的加密货币交易者减免部分债务。

  不过,这些政策遭到了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抵制。有分析称,政府出台这些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争取年轻人的选票”。

  《韩民族日报》认为,韩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可能激化矛盾:它让还不起债的年轻人成为舆论攻击的目标,也伤害了那些诚实守信的借款人。

  “负债减免政策必须以公平公正为前提。”韩国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员申龙相(音)认为,政府既要体察民情、找出能引起公众共鸣的社会问题,也要严格筛选需要帮助的群体,公平地对待每一位还贷者。

责编:茉莉

责编:茉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页面下面联系我们留言说明,内容由作者注册发布,中国科技经济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资讯排行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 110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 首都互联网协会

官方联盟媒体: 官网微博 - 今日头条 - 网易新闻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新浪财经 - 搜狐媒体 -百度新闻 - 360新闻 -- 澎湃新闻 - 大鱼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人员查询 - 本网公告 - 线索发布 - 线索发布 - 直播现场

 

(c)2008-2022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Net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京ICP备12018353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