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陆 注册
科技经济网首页 >汽车 >正文

新能源汽车涨价何时了

2022

/ 08/24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责编:果果

手机查看

 

    新能源汽车又要涨价了。继今年初的涨价潮之后,近日又有部分品牌上调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终端售价,还有车型宣称因芯片不足停止接单。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涨价潮似乎又将到来。众所周知,过去几年,新能源车企大多不赚钱,而按照汽车规模经济的规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一定量级后才有可能实现成本降低,甚至获得盈利。然而,如今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在扩大,但成本却并未降低,甚至因为成本的不断上涨而不得不断上调终端售价,这似乎有违汽车规模经济的一般规律。新能源汽车涨价何时了,不但是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也是业内值得思考的问题。

  又一波涨价潮来袭

  随着车市在6月恢复正常,新能源汽车销量上涨的态势也表现得更为明显。与销量一同上涨的还有新能源汽车的终端售价。7月下旬以来,又一波涨价潮正悄然到来。哪吒、零跑、smart中国、江淮汽车等多家车企官宣上调部分车型的售价,提价幅度从几千元到1万元不等。

  7月27日,风头正劲的哪吒汽车宣布,哪吒U全系车型价格上调6000元,拉开了此轮新能源汽车涨价的大幕。此前几天,7月10日,哪吒V就已经上调了全系车型的售价,涨幅为3000~5000元。在哪吒两款车型相继上调终端售价之后,其他品牌也开始官宣上调相关车型的价格。

  7月31日,零跑汽车发布价格调整声明,表示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零跑汽车从8月1日起对T03全系车型补贴后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据了解,零跑的这次涨价幅度为5600~6600元。

  除造车新势力涨价外,传统车企的相关车型价格也在上涨。7月中旬,上汽大众宣布ID.家族8月全系调价,幅度预计在1万元。这不是上汽大众第一次上调ID.家族的终端售价。5月11日,上汽大众ID.家族刚刚经历一轮3000~5000元的涨价,其中,ID.3全系与ID.6 X全系涨价3000元,ID.4 X全系涨价5000元。更早的4月7日,上汽大众ID.家族3款车型同时推出2022款新车时售价就已上涨5400元。在过去4个月内,上汽大众ID.4价格已经上涨了2.4万元。

  江淮汽车也宣布,新能源车型思皓E10X花仙子款四叶草、满天星、向日葵版价格均上涨1000元。虽然涨幅不大,但说明成本压力之下,传统车企也“扛不住”了。还有车型未交付之前就作出了涨价决定。

  8月1日,smart中国发布公告称,受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全新smart精灵#1Premium配置车型自8月3日起将上调5800元。涨价前,smart精灵#1Premium官方零售价为22.66万元,涨价后官方零售价将达到23.24万元。smart中国表示,首批全新smart精灵#1预计将于9月开启交付。Smart也成为首个车型未开始交付就宣布涨价的品牌。

  与价格上涨同时出现的,还有车型的停售。8月4日,几何汽车宣布,EX3功夫牛因芯片和电池供应等影响,为避免触及用户购车、用车利益,于2022年8月起停止接单。已签定购车合同的用户会尽力满足,保证现有定车用户的购车权益。这不是几何相关车型的第一次停售。早在3月,几何EX3功夫牛就被曝出下订后数月无法提车的问题,随后EX3功夫牛全系车型涨价7000元。据了解,今年内,吉利已经官方宣布停售了3款入门级新能源车型。6月,长安新能源官方发布《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车型暂停收订的公告》称,受上游原材料短缺的影响及整车和零部件产能限制,导致该车型交付周期较长,因此于2022年7月1日0时起,暂停奔奔E-Star车型订单收取。成本压力之下,车辆交付得不到保证,车企不得不选择停售相关车型。

  在3月的新能源汽车涨价潮之后,当前,市场再度出现一轮涨价潮。目前看,这轮涨价潮波及的范围还没有那么广。不过,业内外也有担心,如果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一涨价潮会再次扩大。

  不仅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和年初的价格上涨如出一辙,推动本轮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最大因素仍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上涨根本在于原材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尤其是电池原材料,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处于高速上涨的趋势。虽然上半年这种不断飙升的趋势趋于稳定,但整体上仍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因素传导到整车上自然会推高车辆的价格。上海钢联数据显示,4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突破50万元/吨。截至8月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仍维持在47万元/吨左右。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称,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60%。居高不小的成本压力之下,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也就不难理解。

  虽然当前以动力电池为带动的各种原材料价格,其上涨幅度已经没有过去一两年那么夸张,但总体上仍处于高位,这必然会导致相关车型的价格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强调,汽车产品的确与成本有关系,但在逻辑上并非直接关系,根本还在于供给关系决定价格。“燃油车的原材料成本也出现过大幅上涨的情况,就比如当前,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燃油车智能化也面临芯片供应紧张的压力,但是燃油车并不像新能源汽车这样上调终端售价。这说明,影响价格的更重要因素还是供给和需求关系。”王青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需求旺盛,销量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企业的竞争压力相对并不是特别大,也因此企业主动降价的可能性并不大。

  另外,成本的确也是关系价格的重要因素。虽然当前电池原材料为代表的各种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已经得到缓解,但总体上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仍处于高位。再加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上涨带来的需求旺盛、供求关系紧张,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上涨也就顺理成章了。

  “技术提升也和价格提升有很大关系。”在王青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处于技术快速发展阶段,企业不断推出各种新车型、新技术,各种先进的电池技术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新车型中不断应用,这些都会推高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因此,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车型是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相关车型,因为这些车型可以更好地覆盖较高的各项新技术带来的成本上涨。相对而言,消费者对宏光MINNIEV等小微型纯电动汽车的价格变化较为敏感,因此,这种车型价格上涨的概率较低,幅度较小。

  “越涨越买”只是短期现象

  “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处于高速增长区间。在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下,消费者往往会出现‘买涨不买跌’、‘越早买越好,后面可能还会涨’等心理。因此,也就会出现‘越涨越买’的现象。”王青表示,“越涨越买”现象的出现是短期的,而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供需关系紧张。一旦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可能就会开始下降,市场竞争也会更激烈。“虽然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但相较于燃油车领域仍相对较平和,竞争没那么激烈,相关车企(车型)也还没到打价格战的程度。”王青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出预期,叠加疫情等多重因素推动,汽车制造成本增加。多家车企提价意味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芯片短缺等尚未完全得到缓解。不过,崔东树也表示,客观理性看待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终端销售市场价格上涨的现象。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短期内会削弱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的市场将抵消这一现象。此外,随着原材料产业端供应环境改善,将一定程度上缓解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因素。“随着原材料产业端供应环境改善,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因素。”崔东树说道。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车企层面也有不同的应对,不只是涨价一条途径。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极狐汽车总裁王秋凤表示,受到供应链压力做出调整实属正常,她同时也提出,企业要做调整和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们影响也较大,在今年上半年做出小幅调整。但我们更多的是凭借内部供应链调整和成本优化,抵消了大部分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售价压力,让利于消费者。”王秋凤说。

  面对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车企在向电池企业施压降成本,提升车辆终端售价的同时也在积极应对。加强电池自研,甚至投资电池厂,成为一些企业正在不断增加的投入。据了解,吉利集团、上汽集团和东风公司等传统整车企业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进行了前瞻布局。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斌透露,蔚来的自研电池团队目前已经超过400人。通过深入参与电池材料、电芯与整包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工艺等研发工作,全面建立与增强电池体系化研发和工业化能力。“这些投入将提升蔚来汽车产品的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李斌表示。蔚来还计划四季度开始交付150kWh固态电池,全系车型续驶里程有望大幅提升,其中,全新蔚来ES8续驶里程可达到850公里,蔚来ES6续驶里程可达到900公里。

  加强对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以减小对电池厂商的依赖。同时,一些车企也在开展对电池厂的投资。7月26日消息,由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技术官施特劳贝尔创立的电池回收再利用公司Redwood Materials,计划投资35亿美元建设一座电池材料工厂。外媒报道,这座工厂计划建在内华达州西北部里诺的郊区,建成后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关键原材料。

  近日,外媒报道,沃尔沃汽车宣布与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将在瑞典哥德堡联合建立一个新的动力电池制造厂。全新工厂将于2023年开建,预计2026年开始运营。该工厂建成后将专注为下一代纯电动沃尔沃和极星汽车开发最先进的电池,预计电池年产能将高达50GWh,可供大约50万辆汽车使用。

  在更早的今年3月,大众汽车集团与旗下西雅特品牌宣布,将在西班牙投资超过70亿欧元布局电动汽车产业链,其中的重点将是位于瓦伦西亚的超级电池工厂。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在欧洲的第3座电池工厂,将生产规格统一的最新式电池芯,规划产能40GWh。根据大众发布的规划,电池供应方面,大众汽车计划通过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覆盖从原材料到回收的所有领域,建立自控的电池供应链。为实现这一目标,大众计划在欧洲投建6座电池工厂,总产能将达到240GWh。

  还有一些车企背景的投资公司,正在加强对电池厂商,甚至电池原材料厂商的投资。近日,锂电正极材料企业融通高科宣布完成超50亿元D轮融资,主要投资方来自知名产业资本,包括数家国内大型汽车集团、造车新势力、龙头电池厂商,以及国家产业基金等。面对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压力,车企正在积极应对。

  新能源汽车规模经济尚未形成

  “我们从财务报表上看,特斯拉是在投产上海超级工厂之后才开始赚钱的。”许海东表示,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经济发挥效应要更晚一些,“一般燃油车在10万辆规模的时候基本可以处于一种分摊掉研发等成本的状态,形成规模效应。但新能源汽车这个平衡点要晚一些。”许海东说。再加上在定价方面,因为新能源汽车前面有燃油车这个“参照物”,要考虑与燃油车的竞争关系,定价的时候本身就比较低,当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带来产品成本压力不断增加的时候,规模经济无法消化这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终端售价的价格上涨是必然结果。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处于销量爬坡的阶段,规模尚未突破10万辆,离形成规模经济为时尚早,相关车型的价格上涨也就成为必然。

  许海东表示,当前,购买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成为大众消费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购买新能源汽形成一股消费潮流,在这种情况下,轻微的价格波动并不会对消费市场形成太大影响,因此也就出现了所谓的“越涨越买”。“汽车属于大宗商品,消费者的购买弹性不像普通消费品那么大,涨一点也会买的。尤其是在油价整体上涨的情况下,对比之下,几千元的价格上涨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许海东说。

  王青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1000万辆,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对于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对造车新势力而言,仍未达到年产销10万辆的规模。总体上看,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经济尚未形成,这也就使得新能源汽车难以靠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抵消成本压力,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较大,有些车型出现价格上涨也就在所难免。但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从当前发展态势看,这种上升阶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责编:果果

责编:果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页面下面联系我们留言说明,内容由作者注册发布,中国科技经济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资讯排行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 110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 首都互联网协会

官方联盟媒体: 官网微博 - 今日头条 - 网易新闻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新浪财经 - 搜狐媒体 -百度新闻 - 360新闻 -- 澎湃新闻 - 大鱼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人员查询 - 本网公告 - 线索发布 - 线索发布 - 直播现场

 

(c)2008-2022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Net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京ICP备12018353号-12